2024年,中衡设计始终秉持创优争先理念,有幸参与省、市各级勘察设计评优活动。在2024年度苏州市勘察设计项目竞赛中,我们共获得64项奖项,其中18项作品荣获一等奖。自2025年6月起,我们精选部分优秀项目进行分享展示,期待与业界同仁共勉互鉴。
本期介绍项目为:
南京大学苏州校区(东区)景观工程
▲项目实景图
01 项目概况
黄金交汇点的教育明珠
本项目位于素有“真山真水园中城”美誉的苏州高新区,是“环太湖科创圈”和“沿沪宁产业创新带”的黄金交汇点,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。基地位于太湖之畔,建设范围北至昆仑山路、南至太湖大道、西至庄厘山、东至九曲河。
南京大学苏州校区(东区)用地面积约21.75公顷,地块长约1280米,平均宽约200米,总建筑面积约为323802平米,总景观面积约为158120平米。校区建设坚持智能化、生命化、集约化、人文化、现代化、国际化的定位,着力打造高品质、高特质、高颜值的一流校园。
▲项目实景图
02 文化背景
文脉传承,江南韵味
项目深入挖掘南大文化与苏州地方特色,遵循历史印记,延续历史文脉。以南大文化、南大记忆为依据,从苏州的江南水韵、园林文化以及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中提取设计灵感,传承苏州当地文脉,体现苏州特色。展现苏州独有的城市魅力,让校园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。
▲项目实景图
03 设计理念
自然和谐,文化交融
景观设计遵循自然生态原则,尊重原有地形地貌,最大化保留原生植被,利用周边河道水网构建校园内部水系,形成与自然山林和谐共生的空间布局。同时,设计注重校园与周边环境的视觉联系,通过各设计要素的融合与协调,构建一个文化交融、景致和谐、功能完善的综合型校园。
▲项目实景图
04 景观空间架构
一环二带五区,构建多元空间
一环:
环园休憩道——串接起生活、教学、运动区域,提供亲山临水的环状休憩道。
二带:
山麓绿带——善用山体资源与景观的亲山活动,建构健康绿色廊道。
水岸蓝带——因应五大使用分区,打造兼具生态与人文的滨水空间。
五区:
起居——利用苏州园林设计元素作为庭园的设计主题,提供可以亲近自然的宿舍空间。
礼仪——以迎宾大门及开敞的草坪广场形塑仪式性的校园中轴。
思辨——依据人文社科各个学院的特质作为庭园的设计主题。提供学子对自我、对内在的思辨空间,提供多元化的户外交流场所。
运动——运用复层植栽将运动场协调融入自然环境中,打造一处充满自然养分的森林运动区。
交流——借助山麓绿带为指引,由学术交流中心进入产研总院。苏式亭廊水榭、假山池壑跃然眼前,充分体现了拥山抱水的景观氛围,也成就了舒适惬意的室外综合性空间。
▲项目实景图
05 设计手法
拥山、抱水、成院、得园
拥山:建筑拥山入园,西侧山林景观成就视觉飨宴,并延展生态绿带进入东区校园。
抱水:环抱东部水系形成水岸蓝带,创造亲水空间,串起起居、礼仪、思辩、运动及交流五大功能区块,成就了江南水乡独特的在地特质。
成院:点缀建筑在室外的留白空间,以苏式园林的设计哲学为每一个院落赋予文化的烙印。
得园:通过一处处校园中的秀雅院落,营造步步皆景的园林校园;景观与建筑和谐共生,共同演绎新式苏州园林意蕴;打造校园中的院落,形成园林中的学
▲项目实景图
项目信息
—
项目名称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(东区)景观工程
建筑设计丨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项目类型丨景观工程
项目地址丨苏州市高新区
获奖名单丨胡砚、陈雨菲、周耀星、陈天花、张旻雯、吴若菡、王天祎、陈戈岩、俞德峰、王子瑞、薛学斌、朱兵兵、盛晶晶、周慧鑫
建筑摄影丨秦伟
建设单位丨苏高新教育产业发展(苏州)有限公司